人们常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在中国人看来,父爱通常是一种深沉、内敛的爱,不像母爱那般细腻,却如大海一般宽广,包容着子女、撑起了家庭;父爱不像母爱那般涓涓流淌,却如岩石一般坚硬,铸就了男人不朽的诺言。平时人们说起母爱时,总是滔滔不绝,那种母子情深溢于言表;可当谈起父爱时,似乎总有些“爱在心头口难开”,往往想对父亲表达很多,却又习惯性地憋回了心里。
(资料图片)
“别让没能说出口的话,成为遗憾。”这是本期主人公胡方涛和记者说的话,这也是在父亲去世后,他经常叮嘱身边朋友的一句肺腑之言。
2023年“父亲节”,记者采访了胡方涛,抱着自己的女儿,这是他第4年以父亲的名义过节了,同时也是父亲离开他的第3年。2020年夏天,父亲的意外离世,让这位“80后”小伙儿痛心了好久、思考了好久,心里像是憋着很多话,但再也没有机会让父亲听到了。今年年初,他在微信公众平台建起了一个公号,起名为“父爱博物馆”,他希望征集到88个平凡人的父爱故事,让这样一份醇厚温情的爱,有个表达的出口。
一场意外:父亲突然离世
怀抱着女儿,翻看着影集。胡方涛指着照片上的老人和孩子说:“这是爷爷,爷爷就是爸爸的爸爸……”4岁的女儿对照片上这位老人并没有太多印象,老人离开这个世界已经3年了。
胡方涛祖籍是山东日照,他家门口就是当地最大的河流付疃河,父亲老胡是渔民,那种正式拜过师的渔民,织网打渔就是他的生活日常,老胡水性好、擅打渔也是十里八村都知道的事。2020年8月10日清晨,邻居找上门,约他一起出门,打渔时顺便试试新织的渔网,但意外就在那一天发生了……
平日里,老胡也是清晨五六点钟出门,上午10点多便会满载而归,但当天却迟迟未归。眼看着到了午饭时间,老胡的爱人本想拨打电话催促,但对方始终没有信号。等到下午2点,爱人发觉情况不妙,于是拨通了儿子的电话。
胡方涛2007年来到天津,在天津职业艺术学院学习相声表演专业,毕业之后在津求职成功,也把小家落在了天津。父母知道儿子工作忙,都是晚上打电话唠家常,而下午的突然来电让胡方涛顿时感到些许不安。
“你爹一早出门打渔了,这会儿还没回来,他会去哪儿呢?”母亲在电话里说,焦急的情绪已经让她的声音愈发颤抖。“您先别急!我马上联系。”胡方涛安抚着母亲。头两天刚听父亲说,这一年当地水情不稳,雨水丰沛,难道……胡方涛便不敢继续往下想了。他尝试着拨打父亲的电话,依旧没有音讯。
同事们看出胡方涛心事重重,一通电话不仅让他脸色变了,说话时面部都是颤抖的,当问清情况后,特别委派一位同事驾车,一起赶回山东处理急事。
从天津到日照,全程驾车需6个小时,胡方涛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还要强装着镇定安抚家人的情绪。赶到家已入夜,院子里站满了亲戚邻里,大家都是满脸愁容,这好好的人去哪儿了呢?那一夜,胡方涛跑遍了周边的大小医院,他想碰碰运气,万一父亲因为溺水后被救紧急送医呢?
时间到了第二天,距离父亲离开家已过24小时,依然没有任何消息。时间分秒流逝,假想成真的概率也就越高,但没有消息也就意味着还有希望,他安慰着自己,也安抚着家人。就在各方都在紧急寻找时,派出所的一通电话,让胡方涛的希望破灭了。
据入海口周围的渔民报警称,附近发现一具男性尸体,身着渔民穿的皮叉裤,而体貌特征与胡方涛此前报警时提供的信息基本吻合。
“当时沙滩上拉着警戒线,虽然隔着很远的距离,但我知道那就是我父亲。”胡方涛说。跪在父亲身边,胡方涛欲哭无泪,他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此情此景不是该嚎啕大哭吗?但他没有,那一刻他的思想仿佛被掏空了,又像是分裂成了若干个自己,他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
父亲离开家33个小时后,所有最坏的预想顷刻间都发生了。而这33个小时里,老胡在水中经历了什么?他挣扎了吗?他痛苦了吗?胡方涛不敢继续往下想。
一个创意:感知父爱的能力
至今,胡方涛都不舍得删除父亲的每一条微信,每当想起父亲时,总是听一听他曾经发来的语音,听着听着便会情不自禁地落泪,他也总会产生错觉——父亲仿佛没有离开。
2020年的父亲节,胡方涛给父亲转账了500元,并附言:父亲节快乐,在他看来,这是孝敬父亲最直接、最实用的一种方式,可这个红包并没有被父亲接收。
“你小子在天津过得咋样?你钱不够花的时候还得老子接济你呢,我还用你惦记着?”明明是在表达孝敬,却换来了这样一句语音回复,那种语气和腔调是父亲一贯的风格。胡方涛介绍自己父亲时用了一个词“倔老头”,他随了父亲的脾气秉性也是个“倔小伙”,两个倔强的人就这样“凑”在了一起。
表面上,父亲拒绝了儿子的好意,但胡方涛不知道的是,街坊四邻都知道老胡在过父亲节时,收到儿子500元的大红包,料想当天他一定举着手机和邻里“炫耀”过了,那种骄傲的神情凭空都能想到。遗憾的是,这是胡方涛最后一次孝敬父亲了,两个月过后,这场意外让父亲的年龄定格在了66岁。
“这就是父爱,父爱是伟大的又是不善于表达的,特别是男生和父亲之间,表现得更加明显。”胡方涛说,“其实我并不缺少父爱,缺少的是感知父爱的能力,仿佛在感知的过程中,我是迟钝的。”
缺少感知父爱的能力,胡方涛原本以为这是自己的“缺陷”,可没想到,身边不少朋友都这样。在和身边的朋友探讨父爱话题时,每个人都讲不出太多自己和父亲的故事,即使讲到了也都是碎片化的,远不及母爱那般令人感动。总说父爱如山,其实感受父爱就像是在爬山,山越高越雄伟,则越难爬到顶峰,越不容易看到他的全部,越无法领悟他的真谛,因而,对父爱,我们总是说不出口,感触不深。
更让胡方涛难以解释的是,当父亲离开他3年后,他的音容笑貌逐渐变得模糊了,“好像风化了一般,之前他的形象,他说话的腔调我都能记得清,但3年之后,我发现逐渐开始淡化了,我害怕,我怕有一天他的形象在我脑海中塌了。”
为了留住父亲的影子,也为了唤醒常被忽略的父爱,更为了让更多人感知到父爱的伟大,2023年初,胡方涛建立了一个微信公众号,起名叫“父爱博物馆”,他希望发动身边人和网络上的陌生人,每个人都来写写自己和父亲的故事,哪怕这些琐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胡方涛说:“88个,是我最初设定的目标,征集88篇父爱故事,取‘爸爸’的谐音。”起初,胡方涛还想设定个门槛,采撷一些文字质量高,父子故事精彩的片段,但后来他改变了想法,在他看来,每一段父爱都值得尊重,每一段父爱都是伟大的,越朴素越情深。令让他没想到的是,短短半年时间,最初的目标已经打破,越来越多稿件向他奔涌而来。
一份感动:不经意间已泪目
“我从小就对牛奶过敏,父亲听闻虾肉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平替牛奶的营养。从此,买菜必买虾成为他长久以来的习惯。你可能觉得这件事很平常,可是今年,我已经40岁了。”
这是“父爱博物馆”里收录的第二个故事,短短几行文字,讲述了一位父亲的坚持,当年的行动或许只是源于心血来潮的想法,但这份深沉的爱却坚持了40年,直到今天。试问,这份坚持除了父母谁又能做到?
“父亲脑中风后,腿脚不再灵活,整日佝偻着背躲在家里,脾气也愈发古怪。每次我劝他出门走走,他都置若罔闻。我不懂为何他如此在乎面子?在领到第一份工资时,我给他买了条烟。父亲久违地穿上了西装,挺了挺腰,一拐一拐地走出家门,小心翼翼地,双手微颤着将香烟散发给每一位街坊。”
这位父亲“爱面子”?一个细节,让孩子看到,原来在父亲的心里,孩子的骄傲远比面子重要的多。多年过后,每次扫墓时,他都不忘给父亲带上一包香烟。
“爸爸意外受伤住进了加护病房,到了探视时间,爸爸虽然不跟我说什么话,但是一直拉着我的手不放。爸爸迷迷糊糊,浑身插着管不能动弹,但探视时间到了我必须要走的时候,他还是执意想要下床送我。我和爸爸开玩笑说,别客气别客气,他说你不懂,我送送你。那时候我还觉得很搞笑,但是现在我懂了。”
……
到今天,百余位全国各地的网友给“父爱博物馆”供稿,年纪最小的供稿者还在读小学,而供稿者中很多人希望借此平台表达对父亲辛苦一生的感恩,也有对逝去父亲的追忆。每一篇文章都如一篇“微小说”,只言片语中就刻画了父亲朴实、憨厚、善良、幽默的形象,细读这些文字,总能找到自己父亲的影子,那些我们不经意间错过的爱,一下子就能被召唤回来。最神奇的是,翻阅这些文字,总是情不自禁地两眼模糊。
胡方涛计划着为“父爱博物馆”办个线下展览,在他的规划中,第一幕就是空白,但随着看过这些故事后,最后一幕留下观众的对父爱的解读。
“及时行孝,为时不晚。”胡方涛在经历过父亲离世后,他会“羡慕”身边的朋友,至少他们还有父亲可以尽孝;“嫉妒”身边的朋友,至少每逢佳节还有和父亲团圆的机会;“恨”自己,直到今天,都没有和父亲亲口说上那句“爸爸,我爱您”。(今晚报记者 伊健)
标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