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建引领“警地融合”工作开展以来,汪清县公安局天桥岭派出所积极顺应公安改革的时代步伐,结合实际特点,在近期工作任务中总结实践出一套“4S”工作法,不断深化理论成果转化,努力开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用警灯照亮“黑木耳”特色产业安全生产
(资料图)
木耳生产是汪清县天桥岭镇的传统优势产业,为确保木耳产业发展,民警围绕生产各个环节,积极组织民警、辅警、村警在辖区全范围内开展了木耳菌房消防安全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排查了辖区内的木耳菌房数量,木耳菌加工场所电器线路敷设及安全使用情况,加工木耳菌和取暖用火情况,存储锯末是否存在安全问题以及是否堵塞消防通道等情况,并当场向群众宣传和下发整改。他们还根据传统做菌极易导致火灾事故的经验,及时联合镇政府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邀请企业负责人,木耳生产大户参观,提升菌农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处置火灾应急能力。
用脚步拉近“警与民”鱼水关系升温
逢2、逢7的大集,热闹非凡的市场,总能看到民警的身影穿梭在人群中,“平时手机收到陌生人发来的什么中奖短信,千万别轻易相信,可要捂好自己的钱袋子啊……”;“大哥,给我看看咱家特行经营许可证,这灭火器的压力不足啊,这次不处罚你,但必须抓紧整改,规范经营啊……”
主路的农贸市场,一早一晚的跨门槛经营、乱摆乱卖现象很突出,治安问题不断。一边要保障群众生产生活、一边还要确保经营秩序,如何保障好买卖双方经营和市场治安及路面秩序来说这着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能尽快熟悉情况,和群众打成一片,四个民、辅警几乎将家搬到了市场里。一个星期的时间,一个个“生面孔”变成了“老熟人”,从“大爷”到“张大爷”不仅仅只有一字之差,而是顶着烈日高阳走在路上、扎到老百姓里,那颗为民服务的初心。民、辅警通过实践,创立了“多迈腿、多张嘴、多动脑”的“三多”工作法,踏实沉稳的行事作风赢得了群众的声声赞誉。
用温情化解“小纠纷”法理兼顾百姓满意
“有话好好说,有理慢慢讲……”在天桥岭派出所所长办公室,一起因7、8人参与的参地租赁引发的矛盾纠纷调解正在进行。与以往不同的是,调解现场除了派出所民警、村干部外,还有负责调解此次矛盾纠纷的汪清县法院立案庭法官。最终,在“警法联调”机制的作用下,这起长达一年的经济纠纷被成功化解,矛盾双方达成协议,握手言和。“纠纷产生以来,我们在村委会组织下有过多次协商,但始终无法达成协议。这次,我们对公安和法院联调团队给的方案和网上开庭的结果很满意。”
天桥岭派出所立足“警地融合”要求,深入探索实践“五联”创建:治安联防、警企联动、矛盾联调、反诈联防、交通联管。其中“矛盾联调”做到“预防在调解前、调解在激化前”,积极联动村镇干部、村警等群体,“敲门式”开展邻里、婚姻、劳资等矛盾纠纷起底摸排,建立个性化调解模式与“法警合作”的形式,引入“能敲锤”盖棺定论,和涉及物权、债务等更权威专业队伍,探索流动调解站与“网上法庭”,采取远程视频调解方式、网上开庭的方式,有效破解现实难题。
用执法提升“公信力”辖区安全社会稳定
天桥岭派出所始终将巡逻防控工作作为压降发案、沟通民意的重要一环,以“百日行动”巡防为契机,最大限度地将警力摆在街面上,在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和满意率上下功夫。立足“一村一警一连”创新推出“互动巡逻”警务新模式。巡防过程中,民警与村警、民兵、党员干部组成巡逻队,变以往的“哑巴巡逻”“机械巡更”为“互动巡逻”“亲民巡防”,在做好接处警的基础上,加强重点发案区域内部巡逻防控,遇到群众立即亮明身份、说明来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警地融合工作开始至今,共开展巡防800人次,回访300人次,现场解决咨询和纠纷40余次。通过走访当事人、受害人,深层次挖掘破案线索,天桥岭派出所破获“孙某系列盗窃案”“陈某帮信案”以破案的实际成效赢得群众交口称赞,有力地保卫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辖区百姓擎起一片平安和谐的天空。
标签:
相关新闻